又逢新學年更有新期待    吳煒增

 

根據文化大學賴祥蔚教授(94.5.6聯合報A7版)針對六百多位大學生的調查,歸納出學生從小到大面臨的學習障礙有:太在乎成績,害怕考試與失常的「芭比型學生」有26%;頭腦不差、基礎不好的「大雄型學生」有16%;聽不懂又無法向老師發問的「凱蒂貓型學生」有16%;上課不能專心的「蠟筆小新型學生」有12%;及感覺唸書時間總是不夠的「蜘蛛人型學生」有11%。賴教授認為:「很多家長太保護子女,反而讓他們不知讀書的可貴。」他也強調:學生都有學習問題,應先找出學習障礙,再對症下藥,讓他們能快樂學習。個人認為,在強調快樂學習的同時,也要養成一種主動積極、慎思明辨的獨立思考能力,培養獨立而不依賴的人格特質,遇到困難才能撥雲見日、化險為夷。

目前的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制度,對小孩很容易流於過度呵護,提昇小孩的依賴程度。例如:在學校,老師上課的第一句話往往是「翻開書本第幾頁」,學生才知道當天要上的課程為何,至於連學用品都忘了帶,也不是什麼新鮮事;在家裡,若父母親只要求兒女把書讀好即可,其他一切都是可以容忍的,這將使得依賴性,被不斷地內化成為一種潛意識下的習慣,而很難自我察覺。

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了依賴性,對於未來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。例如:在學校,很自然的把學習成效完全歸於是老師的責任,因此考前復習是老師應該要做的;進入了公司,便會很自然地期待上司一定要是個「聖主明君」、同事需個個「精明幹練」,才能讓他大展身手,因此很自然地認為「公司應該如何如何」、「主管為何沒有如何如何」、「其他單位怎麼可以如何如何」,否則我無法做下去、更無法發揮專長;這樣的想法代表著「別人應該把一切準備就緒,等著他去上班(學習)」,否則任務(目標)無法達成,就都是別人的錯。以上情形就是一種明顯的依賴性,同時也容易延伸成推卸責任的習慣,把一切的麻煩、不如意歸咎給他人,自認無辜,這樣的人只會流於抱怨或憤世嫉俗,完全無法開創新局。

聯強國際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先生認為:即使是在一家制度不夠健全、管理不完善的公司當中,有獨立人格特質者反而會積極地設法解決問題、排除障礙。至於沒有獨立人格者,則是把自己的命運交由其他人來掌握,遇到好的環境、好的主管,或許還是可以勉強勝任,但只能說是運氣好;一旦運氣平平,很可能就一事無成。

在人生的旅途上,很多事情都是要我們在短時間內作果斷的抉擇、然後積極的運作,哪怕是與人合作、共同行事,也都要獨立擔負起自己應盡的那分職責。所謂「靠山山倒、靠人人老」,唯有靠自己才能長久,因此「依賴」只是幼時短暫的合理,「獨立」才是一生長久的真實。學習是重要的,但能將所學內化為一種終身的習慣或能力更重要。新學年伊始,個人除了期盼每個小朋友學習豐碩外,更冀望在獨立人格的修為上,能更上一層樓。